为建设并推动“新文科”背景下儿童教育类事业,指引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专业发展,4月13日晚上,教师教育(体育)学院学前系开展了“新文科背景下儿童教育类事业建设的逻辑”主题讲座。讲座由浙江师范大学秦金亮教授担任主讲,张夫伟院长主持,学前教育系及小学教育系的二十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集中讨论了教师培养体系中的问题,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培养,强调了早期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讲座伊始,秦金亮教授抛出了“新文科背景下新师范专业的定位”“儿童教育类专业群建设的逻辑基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逻辑”三个核心问题。在已有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家倡导的教育家精神以及自身的实践经历,秦教授指出中国教育家精神最重要的着力点是农村和基层,要真正认识到早期0-8岁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恐怕我们的教师要先达到一定的教育素质,教师的培养也要先走一步。”秦教授的话深深激荡于在场的所有教师的脑海,让“新文科”的思维深深根植于每一位热爱儿童教育事业的人心中。
秦教授对教育学院发展的定位以及师范大学的定位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新文科就是文理、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要熟练运用人文思维、科学(社会、自然)思维和工程思维。同时不再囿于“培养的教师是个新手”的思维桎梏中,全方面促成教师的专业化,推动教育学院乃至师范大学的发展。讲座中,秦教授还指出了学前教育的真正短板在保育和缺少适合儿童的玩教具,前者一直在实践中未能被当作专业化的人才来培养和对待,自身严重缺失了育人的功能;后者则因为缺少玩学规律和专业性导致需求缺口的扩大。他建议,为更快提升教师素质可以开展类似医学领域的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除了对学前领域的引导,秦教授也指出了小学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多关注乡村教育,避免生活场中没有教育而导致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对此他为儿童教育事业的完善提出了宝贵而有价值的见解。此外,秦教授还对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儿童发展科学的现状、教育课程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儿童教育本身到儿童再到教师和课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论述。
讲座结束后,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王声平博士对秦教授精彩的讲座表示感谢,并组织教师参与秦教授就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秦教授针对专业认证之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次讲座是对新文科背景下儿童教育专业化建设的全面解读和阐释,给与会教师思想上很大启迪。老师们表示,面向未来要积极践行新文科背景下儿童教育的宗旨和信念,继续躬耕儿童领域,促进儿童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讲人简介:
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儿童研究院院长暨儿童文化与脑智发展实验室主任,中加人类发展联合实验室中方执行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教指委委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指委学前教育执委主任。在《Child Development》《Developmental Science》、《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儿童发展概论》《儿童发展实验指导》《早期儿童发展导论》《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完成国家课题5项,在研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招标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教育部委托项目;获全国教科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文:翁钰佳、方银叶/图:翁钰佳、方银叶/审核:张夫伟、张樱樱/责任编辑:陈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