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优秀学子  >  正文

优秀学子

献身公益 青春无悔——记教师教育学院学子张一晨

发布时间: 2017-07-02    浏览量:

1-1

因为一句承诺,家境并不富裕的她慷慨解囊,将大学以来总额上万元的国家及学校奖学金,全部用于资助一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贫困小学生并坚持至孩子大学毕业,捐助总额近30000元。
因为一份感动,身兼数职的她热心公益,在大学期间坚持每周两次的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300余次,所带领的800多名志愿者为千余人提供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
因为一个梦想,毕业之际的她四处奔走,坚持劝募,所在学校在“善行100”活动募得善款总额取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她,就是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张一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她的人生信条。在大学四年的匆匆时光中,她低调公益,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嘹亮的青春奉献歌。
感恩社会 助学情深
    提起张一晨,教师教育学院的师生几乎无人不识。大家知道的张一晨,大学三年智育成绩和综合排名连续第一,全面发展,获奖无数: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一等奖学金、校十佳道德标兵等荣誉,可谓是诸多学弟学妹眼中的佼佼者。在教师技能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获浙江省高校第九届师范生技能竞赛三等奖。而大家不知道的张一晨,热衷于公益事业,组织志愿者参加民工子弟学校义务支教、关爱特殊儿童、爱老敬老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她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用自己积攒的一笔笔奖学金来资助那些生活贫困、即将面临辍学的孩子,这笔钱该多有意义啊。于是,她立即找到临海市义工协会会长金志华。“你要资助到孩子上大学?”看着眼前这个打扮朴素的大学生,会长吃惊地追问,“这个捐助的数额可是不少呢?”“是的!”张一晨坚定地说,“现在我是把奖学金拿出来资助孩子上学,明年后年甚至十几年后,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我还会坚持下去,直到孩子完成学业!”
通过走访和了解,她打听到临海市括苍镇小海门村有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小林家境贫困,父亲因患病无劳动能力,奶奶瘫痪在床十几年,两人的医药费高达每月三四千。全家唯一的收入是母亲打零工挣来的钱,最终母亲也扛不住贫困的担子,留下年幼的子女,离家出走了。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后,张一晨细心地准备了冬衣、书籍、学习用品和生活物品,在义工们的陪同下驱车前往林家。在义工会长的指引下,她拿出了装有厚厚一沓现金的信封,亲手递给了小女孩。躺在病床上的奶奶紧紧地握着张一晨的手,老泪纵横,连声说:“谢谢!谢谢!”“姐姐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有很多人都在支持着你。我会资助到你读完大学的,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张一晨握着小女孩的手坚定地说,小女孩的眼中闪着泪光,用力地点点头。小海门村的村书记也闻讯赶来,对张一晨——这位热心肠的大学生竖起了大拇指。
从小学四年级到孩子大学毕业,每年为孩子提供2000元的资助费,这是张一晨对孩子的承诺。但是总额近30000元的资助金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为了这句承诺,她捐助了大学以来总额上万元的国家及学校奖学金;为了这句承诺,她说服弟弟把多年的压岁钱也拿出来资助;为了这句承诺,她省吃俭用,鞋子破了补了又补,生活费减了又减。她的家境并不富裕,而就在她捐出自己奖学金的时候,她的外公生病住院,花费了十几万元。而这些,并没有动摇她的初心,她坚定地说“把我的奖学金提供给迫切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感恩社会,她把微薄的奖学金变成了蕴含大爱的助学金;低调坚持,她决心在能力范围内资助更多的孩子,将向善的力量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
    无声世界 有爱回音
   “张老师…您…来…了!”一位带着耳蜗的孩子兴奋地跑到她的身边,磕磕巴巴地喊出这么一句话。紧接着,一群孩子们都开心地跑过来围住了她。他们是临海市聋儿语训学校的孩子们,被剥夺了聆听世界的权利。每个周末,张一晨都会来到这里,而正是在这无声的世界中,张一晨志愿服务了整整三年。
作为准教师的她一直热衷于支教,2013年,当了解到这个特殊群体后,她更是毫不犹豫地接过这个重任。最开始接触孩子的时候,孩子们对志愿者们还是比较陌生,张一晨也觉得特别迷茫。她认真查找相关书籍,并且与院长多次沟通后,她发现,对于这群“折翼天使”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爱。在帮助孩子们进行发声练习时,她总是耐心细致地纠正每个孩子的不当发音,培养他们开口说话的习惯,一遍两遍,甚至十几遍,直到孩子们发出正确的读音。每忆及此,她的幸福感总是溢于言表。她说,每当看到孩子有点滴的进步,看到自己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们的时候,她就会很感动。
正是源自这份感动,身兼数职的她提前安排学习工作,坚持在每周四下午和周末到聋儿语训学校看望这些孩子,累计服务300余次。“我们都能感受到她对孩子强烈的爱与关怀,这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她的队友如是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实践队中彰显,她所带领的800多名志愿者为近千余人提供志愿服务。她组织的支教、关爱特殊儿童等志愿活动相继被台州日报、台州晚报报道,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她所带领的志愿队伍被评为“台州市先进团队”,张一晨也被评为“临海市优秀义工” 、“校优秀志愿者”。她用自己的举动,让这个无声世界,有了爱的回音。她的青春在行动中熠熠闪光。
公益于心 志愿于行
“志愿服务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张一晨从大一就开始思考的问题。从大一到大三,从一名普通干事到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再到团学会副主席,她不断适应着角色转换,努力踏实地管理着这个组织,用热情和微笑带领团学会青年志愿者完成志愿活动。
“爱”始终植根在她的心中。尽一己之力,尽可能多的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是她志愿服务的初衷。正是因为她始终坚持着这个理想,她先后组织并参与校内外的各类志愿活动。如:服务校园、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图书馆图书整理活动、“善行100”、支教、交通协管等活动。公益无小事,每一次活动都让她印象深刻,也更加坚定了她的公益梦想。
她所参与的“善行100”活动,在初期有人怀疑,有人指责,有人漠视,学校所募得的善款金额并不多。然而,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她仍坚持四处奔走,爱心劝募,并不放弃。在她的坚持下,市民们从最初的怀疑到信任,她的团队从最终的1500元到劝募了12000多元。在她坚持“善行100”第三年,台州学院募得善款总额取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其中也包含着她和她的团队付出的努力。这些都更加坚定了她公益永不止步的信念。
在光明小学,她和其他志愿者们为农民工子弟带去知识和欢乐,送去温暖与关怀,她用心地呵护着孩子们的童真世界。她说:“支教生活,反而是孩子们给了我更多心灵上的感动。作为人民教师,我很骄傲!”在夕阳红敬老院,她和老人一起包饺子、分蛋糕、分月饼过中秋,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和感动。她说:“老人们脸上纯粹的微笑,让我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能理解倾听和陪伴的意义。”在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她和志愿者们在烈日下热心地开展志愿活动,她说:“作为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志愿服务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经历了多年的志愿服务后,她终于明白了,那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他人,同时自身也能保持一份纯粹、收获一份快乐。
敬一丹曾说过:“有缘遇见公益。”每当听到这句话,张一晨总有莫名的感动。在简单平凡的生活中,她希望自己能坚持这份纯粹,公益于心,志愿于行。
在这个社会中,正是有了张一晨这类人,坚持公益,用实际行动将向善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间,才会使阴霾背后出现阳光,让人们在时代的重重迷雾下,找到自己的本心。